房屋稅四大不合理 惹民怨
2016/09/12 07:48:11 經濟日報 記者 郭及天、游智文

图片

財政部統計,今年全台房屋稅實徵約708億元,其中引發最多爭議的台北市,今年實徵共149.57億元,較去年再增加7.6億元,合計自兩年前「增稅」以來,台北市房屋稅收已增加47億元。
以台北市建物總量約107萬戶計算,每戶增加確實不多;但這些增加稅收主要來自2014年7月後取得使照的新房屋及總價8,000萬元以上的高級住宅,台北市去年底約有5,000戶被認定為高級住宅,2014年7月後取得使用執照的房屋則有1.1萬戶,如果47億元全由這1.6萬戶分攤,兩年來每戶已合計多繳29萬元。

這兩年買新屋的人並非都是富豪,卻得比只他們早一年、甚至只早一兩個月交屋的人,多付出一倍以上的房屋稅,這是建商、代銷跳出來高喊房屋稅不公,獲得不少社會共鳴的主因。

依據業界、學界的反應,房屋稅至少有四大不合理,包括:路段率重複課稅、同區不同價、豪宅稅的適用條件、房屋評定現值超過造價。

房屋稅風暴擴大後,各界針對房屋稅討論相當多,在不少專家學者眼裡,房屋稅先天不良,後天失控。先天不良部分,包括自住房屋課稅有爭議,稅基加計路段率則有重複課稅之嫌。後天方面,自2014年至2016年,兩年內台北市不僅調高路段率、標準單價,祭出豪宅稅,以倍數大幅調高稅基,而且稅率也不降反升,針對多屋族調高一到兩倍。

學者莊孟翰說,我國房屋稅原本偏低,在短時間密集、大幅度的調高稅基、稅率,有如「強降雨」,結果造成另一種不公平,嚴重阻礙都更、經濟發展。

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表示,地方政府擺明把房屋稅當成「提款機」,讓一般民眾擔心自己也被拔毛,房屋稅議題因此快速延燒,甚至演變成新民怨。

图片
 
圖/經濟日報提供
 
房屋稅基本概念

任何稅都是稅基X稅率,房屋稅稅基是房屋評定現值,房屋評定現值不是市價,由下列公式計算:房屋核定單價X路段率X(1-折舊率X折舊年數)X面積=房屋評定現值

公式兩大特性:

● 除面積外,其他項目都由地方政府訂定調整

● 各項都是相乘,調高任何一項都以倍數增加,調高兩項則會出現「平方」效果
 
  
詳細資訊:請點入參閱--崇主房訊網 0935-300156趙群崇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購屋 阿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